不要乱点击!微信红包也有假 别贪小利吃大亏
日前,不乱微信群里出现“京东集团为回馈社会全民派发购物津贴”的点击大亏链接,后经各方核实,微信证实该链接系传播虚假内容。红包对于类似的假别“假红包”,人们要提高警惕。利吃
记者从微信团队了解到,不乱诈骗嫌疑人会把“假红包”链接的点击大亏封面,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微信形式,如一条逼真的红包语音消息、邀请加群提示、假别“我已经领到了”等,利吃以各种正规名目吸引用户点击,不乱并伪造页面内容,点击大亏诱导用户再次转发。微信由于“假红包”通过微信的好友关系链传播,容易让用户降低警惕性。用户收到由好友转发的“假红包”链接,出于对好友的信任,容易点击而上当。
点击虚假红包链接存在哪些风险?北京朝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肖圣雷提示,主要包括:个人信息泄露风险,木马程序风险,手机权限开放风险,财产损失风险。
“正常的红包点击即可领取,但是虚假的红包链接以红包的‘外表’并结合热点吸引用户点击。一旦点击后,要求用户填写个人的身份信息、银行账户信息等,存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嫌疑。”肖圣雷说,部分不法分子以红包吸引用户点击,在链接中诱使用户下载木马程序,在用户手机中植入木马病毒,进而控制手机中的相关功能,实现其他非法目的。此外,用户在点击虚假微信红包链接过程中,可能被要求开放手机的存储、定位等权限,不法分子从而非法获取相关信息。
肖圣雷分析,不法分子通常利用虚假微信链接骗取钱财。在虚假链接中,通过收集信息、模拟正常支付、提现等手续,诱导用户在虚假页面中输入支付密码,同时在后台非法获取支付密码,并最终利用支付密码获取用户在微信或者银行卡中的财产。
法官建议,防范虚假红包链接对自身造成的风险,首先应当提高防范意识,形成对微信红包的正确认识,杜绝占便宜的心理。遇到好友发送的可疑红包链接,需要从好友发送红包的合理性上充分分析其真实性。
其次,要提高辨别能力,要求用户输入信息、下载程序或者完成其他与正常领取红包不一致的操作,通常是虚假红包,应注意分辨。
再次,注重个人信息保护,对涉及个人自身利益的信息,如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信息、支付密码等,不在可疑链接中随意输入,避免信息泄露。要谨慎对待可疑链接申请获取的权限,避免链接利用权限收集信息。
最后,如遇财产损失及时止损,可向微信平台、银行等及时申请停止支付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,协助公安机关收集证据。
微信团队表示,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,一经发现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微信平台协议作出相应处理,欢迎用户通过投诉举报提供相关线索,核实后会进行处理。
责任编辑:24
- [2025-05-12 02:48] 安徽召回11批次缺陷口罩
- [2025-05-12 02:47] 两部门联合整治体育饭圈乱象 处置账号7.6万个
- [2025-05-12 02:44] 中国消费者协会: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
- [2025-05-12 02:32] 国家医保局规范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
- [2025-05-12 02:30] 福建厦门:强化食安封签监管 为外卖安全加锁
- [2025-05-12 02:27] 两会聚焦
- [2025-05-12 02:22] 春花不止于江南
——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 - [2025-05-12 02:07] 文旅部推出七大板块春节主题文化旅游活动
- [2025-05-12 01:56] 深圳举办“认证认可——助力食品安全、提振消费信心”直播访谈
- [2025-05-12 01:49] 互动中触摸文化密码 体验“江湖共振”
- [2025-05-12 01:44]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
- [2025-05-12 01:29] 互动中触摸文化密码 体验“江湖共振”
- [2025-05-12 01:20] 重庆启动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试点
- [2025-05-12 01:19]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
- [2025-05-12 01:19] 文化中国行|新展览、新活动 清明假期“博物馆热”再升温
- [2025-05-12 01:15] 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提示:不是所有净化器都能除花粉过敏原
- [2025-05-12 01:02] 天津市场监管委开展节日安全检查调研工作
- [2025-05-12 00:46]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“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”举办
- [2025-05-12 00:40]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
- [2025-05-12 00:36] 【文化评析】网络文学独特风景何以绘就